★★★
案例四十四:某建筑公司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洗钱案
★基本案情
2017年12月,辽宁省某市公安局根据市国税稽查局移送的案件线索查出,犯罪嫌疑人邹某自2015年以来,以丹东市某某建筑安装公司的名义与云南某某铝业有限公司签订工程项目,在工程购进原材料的过程中,为了抵扣进项税,通过中间人张某某取得了天津某某景汇有限公司开具的9组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105万元,并向张某某支付了8%的开票费,共计8400元。公安部门以此认定,丹东市某某建筑安装公司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该案涉及8个省区,257家企业,50余个自然人,涉案金额100多亿元。该案涉及区域广、人员和企业众多,犯罪分子采用虚假注册公司、票货分离、网银结算等手段清洗赃款。
★案例评析
对可疑交易的精准分析和研判是案件侦办的基础。在案件侦办中发现,犯罪团伙利用虚假身份注册公司或购买公司,实施票货分离,作案手法隐蔽,给案件侦破带来困难。通过深挖犯罪嫌疑人所依托公司的客户身份、注册资金、业务经营范围等信息,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账户资金交易流动情况,涉案公司违法逃税犯罪行为得以全面厘清。涉案公司和人员为使资金交易复杂,规避监管,往往采取虚假公司之间、虚假公司与虚假个人之间、虚假个人与真实个人之间频繁划拨资金,没有真实贸易背景,账户交易呈现出短期内相同收付款人频繁发生等额资金收付行为,账户不留余额,过渡账户性质极为明显。
整合反洗钱主管部门、公安和税务三方资源优势,深化合作内容,是案件调查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充分发挥反洗钱主管部门反洗钱调查优势、账户查询优势、金融机构尽职调查优势、大数据分析优势,融合公安部门在税侦、技侦、网侦和外围调查等方面的优势,以及税务部门票据信息管理优势,使得案件的深入调查以及最终侦破水到渠成。
总结破获的涉税案件,完善涉税可疑交易监测指标和模型,是进一步提高研判涉税犯罪类型的有效手段。此案涉案账户和资金交易特征与结算型地下钱庄极其相像,如多家公司经营异常,捏造注册地,法人代表失联,资金过渡特征明显,资金快进快出,跨银行跨区域交易特征明显等。除了上述特征,涉税类案件线索特有的特征是行业属性明显,链条内都是从事同一类行业的公司,银行账户资金空转现象较为突出,资金整进整出,资金汇出后又汇回,链条内资金交易对手和区域相对固定,交易金额巨大,交易极其频繁。此案为进一步完善涉税可疑交易监测模型提供了实例借鉴。
来源:北京反洗钱研究、金融机构洗钱犯罪类型分析与经典案例评析
申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