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认为,天气炒作渐入尾声,市场关注点将转向需求
由于极端天气因素的影响,8月10日,美国农业部(USDA)在其月度的《世界农业供需评估报告》中,将2012/2013年度除棉花以外的主要农作物小麦、粗粮、稻米、含油种子、糖的供应预期均作了下调。有报告称,农产品大幅减产增加了美国人的食品支出,美国食品价格有可能在未来10到12个月内出现明显波动,今明两年的食品通货膨胀幅度将超过3%。而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预计,国际市场上,随着天气造成的减产已成定局,对天气的炒作渐入尾声,后期市场的关注点将逐渐转向需求。
全球多种农作物供应下调
《世界农业供需评估报告》显示,2012/2013年,全球小麦供应下调210万吨,主要是由于美国以外国家产量的下降。而美国的小麦供应将因产量和进口增加而上调5400万蒲式耳,美国小麦产量预计为22.68亿蒲式耳,高于市场此前预期,期末库存上调至6.98亿蒲式耳。与此同时,该年度全球小麦消费上调了350万吨。
2012/2013年度,全球粗粮供应预期因美国玉米供应减少而下调5650万吨,需求也下调了3890万吨。中国、阿根廷、墨西哥、南非的供应会增加,而欧盟国家、印度、乌克兰、俄罗斯、加拿大、克罗地亚等国的供应减少将抵消前述国家的供应增加。
2012/2013年度,全球稻米产量被下调190万吨,印度、朝鲜、巴西的预计产量减少,而中国和韩国产量的增加只能部分抵消前述国家产量的减少。
2012/2013年度,全球含油种子的产量比预期下调了850万吨。黄豆、葵花籽、花生和棉籽的产量都会下降,仅菜籽的产量会增加。
2012/2013年度,全球棉花的产量被上调30万包。主要由于美国、中国、布基纳法索和马里的产量增加抵消了印度、巴西、阿根廷和其他国家产量的下降。
未来食品价格可能持续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各大主要农作物的库存将会连续第三年下滑,在2013年的收割季节到来以前,玉米、小麦、大豆和大米的总库存将会下降1.8%,创下四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农产品大幅减产增加了美国人的食品支出。美国农作物经济研究中心10日的报告称,美国食品价格有可能在未来10到12个月内出现明显波动,今明两年的食品通货膨胀幅度将超过3%。
据联合国此前发布的估测数据显示,粮食进口成本已经达到了1.24万亿美元,接近于历史最高水平。全球农产品价格难以保持稳定。联合国粮农组织用于追踪55种粮食价格变动的指数7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达到213点,比6月上升6%,创2009年11月以来的最大升幅。粮农组织表示,价格指数上升主要是受到玉米、小麦和食糖价格上涨的拉动。
有分析人士表示,如果美国农业部的玉米和大豆产量预期远低于交易预期,这将不利于新兴市场控制其通胀率。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日在每周例行电台及网路演说中,呼吁国会通过一项农业法案,帮助农业部门因应半世纪以来的美国最严重干旱。
旱灾影响美国玉米大豆产量
由于关键种植区域的干旱情况恶化,美国主要农作物今年预期产量将低于去年10%以上。
美国是农业生产出口大国,去年农业出口额高达1370亿美元。其中,玉米出口量占全球的近一半左右,美国同时也是大豆和小麦等其他粮食产品的主要供应国。农业部8日宣布,2012年作物年度开始至今,美国共有33个州的1628个县被定为受灾区,其中1496个县是干旱受灾区。
报告预计,今年美国的玉米产量将为107.79亿蒲式耳,比去年下降13%,比6月份的预期下降17%,处于2006年以来最低水平。玉米平均产量只有123.4蒲式耳/英亩,创下17年来最低水平。上月,USDA预期玉米平均产量为146蒲式耳/英亩。
虽农业部仍大幅下调了2012/2013年的玉米库存预期。预计2012/2013年的玉米库存将为6.5亿蒲式耳,是自1995/199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报告还预计,今年的大豆产量为26.92亿蒲式耳,低于7月份的30.5亿蒲式耳,比去年下降12%;大豆平均产量为36.1蒲式耳/英亩,也低于7月份预期的40.5蒲式耳/英亩。美国2011/2012年度大豆单产预估为41.5蒲式耳/英亩,实际单产为每英亩43.5蒲式耳。
事实上,自美国农业部7月11日大幅下调玉米和大豆单产以来,市场掀起对天气和产量的“疯狂”炒作。截至上周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玉米、小麦主力合约期价相比7月11日分别上涨约8%、18%和10%,相比6月初的涨幅更是在30%至60%之间。不少基金投资者10日获利了结抛售合约,打压麦价下行,玉米期价收跌。芝加哥农产品期货市场10日玉米、小麦和大豆期货合约价格涨跌不一,其中小麦期价跌幅超过3%。玉米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合约收跌1.76%。小麦9月合约收跌3.04%。大豆11月合约则上涨0.77%。
“从CBOT农产品走势冲高回落、谷物甚至走低的情况看,此阶段市场似乎对价格继续上扬的信心减弱。”中粮期货分析师李建雷告诉记者,通过8月份报告的发布,对于美国农产品供应的关注已经告一段落,除非8月份的天气继续恶化,否则强势上扬的格局将改变。
市场关注点转向需求
有分析认为,随着天气造成的减产已成定局,对天气的炒作渐入尾声,后期市场的关注点将逐渐转向需求。
金鹏期货总经理喻猛国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从需求层面来看,美国豆类、玉米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进口需求,国内豆粕、豆油等产品的价格将会被动跟涨。但中国什么时候进口、进口多少、生猪生产能否恢复、高企的饲料价格能否被下游接受,这些需求方面的因素都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此外,粮价飙升的背景下,生物乙醇对玉米的需求引发更多关注。据了解,7月份美国的肉类和奶制品生产曾要求美国环境保护署放弃签署乙醇生产强制令,以抑制粮食价格上涨。该强制令要求将美国40%的玉米转化成乙醇。
美国农业部预测,2012/2013年度美国玉米总产量的41.7%将用来生产乙醇,超过2010/2011年度和2011/2012年度的水平。
喻猛国认为,生物乙醇工厂一旦开工就“没有回头箭”,玉米的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玉米价格的底部将被逐步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