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4月24日报道,大豆价格已猛涨至自2007-08全球粮食危机爆发的最高水平,拉美恶劣天气影响了用于生产动物饲料和食用油的这种大宗商品的产量。
大豆价格猛涨也在推高其他食用油品类的成本,包括欧洲与加拿大的菜籽油和亚洲的棕榈油。
大豆虽不像小麦、水稻和玉米等谷类那么广为人知,却在全球食物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提供动物饲料,养殖供全球消费的牛、羊、猪和家禽。
周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五月大豆期价上涨1.9%,至14.64美元/蒲式耳的峰值,超过2010年俄罗斯小麦出口禁令之后达到的峰值,也是2008年夏天价格冲上16.63美元创纪录高价以来的最高位。
2007-08年粮食危机爆发之前,大豆价格大多在4至10美元的区间内波动。
去年末的拉尼诺气候现象使大豆田暴露于高温干燥的天气,拉美农业带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的大豆产量大幅降低。拉美在全球大豆出口总量中占大约55%。
美国农业部(USDA)表示,2011-12作物年拉美大豆产量下降,将使全球产量减少至2.41亿吨,比上年减少9%。以绝对数字衡量,这样的年度下降是自1965年美国农业部开始编制数据以来的最高值。
全球大豆产量大幅减少之际,全球遥遥领先的头号大豆进口国中国正在增加海外采购数量。这是因为中国肉类行业正从用吃剩食物喂养家畜的小作坊形态,转型至以大豆粉为主要饲料的工业化运营方式。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大豆进口量比2011年同期大增22%。
“中国大豆买家越来越没有其他选择,只能不断地从美国进口,”经纪商RJ O'Brien的理查德?菲尔特斯(Richard Feltes)表示,他指出“阿根廷大豆估计产量不断降低”。
较高的大豆价格未能促使美国农场主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因为玉米价格也是居高不下,使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