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2月16日讯
——植棉意向呈继续减少趋势,但“徘徊比例”创新高,观望氛围浓厚;
——“一号文件”有目标价格、收益保险和划定棉花生产保护区等诸多利好因素;
——植棉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正当时。
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于2016年1月调查了川、湘、鄂、赣、皖、苏、冀、鲁、豫、津、秦、晋、新、甘、辽和吉15个省市区107个定点县、3118个定点农户,发布2016年植棉意向报告。
一、意向植棉面积呈继续回落趋势,但存较大的不确定性
1、意向植棉减少近一成。2016年1月全国意向植棉减少8.8%,同比缩减8.8个百分点。据1月对107个优质棉样本县(团)、121个乡(镇)、398个村、3018个植棉户的监测结果(表1),持平户占35.3%,同比减6.1个百分点;增加户占3.4%,同比减2.5个百分点;减少户占14.7%,同比减少26.7个百分点。照2015年播种面积6067万亩(中棉所数据)减少937万亩至5130万亩。其中徘徊户占46.6%,同比大幅增长35个百分点,期望棉花政策的明朗,植棉如否存在较大变数。
2、意向植棉变化特点。一是三大棉区意向都呈减少态势(表2),长江减8.4%,黄河减10.7%,西北减7.7%,其中南疆减2.1%、北疆减10.0%。二是各省区均减。按减幅,赣减25.0%、甘减17.5%、皖减16.5%、湘减15.0%、豫减15.0%、鲁减12.5%、冀减8.9%、川减7.6%、新减6.8%、鄂减3.3%、津与去年持平,江苏、山西和陕西全部、山东、湖北、江西约一半农户和南北疆40%以上处于徘徊中。
二、植棉意向减少原因
棉价继续回落和收益减少是意向植棉减少的主因。据监测,2015年植棉纯收益相对增长。主要原因:一是籽棉售价继续回落5.5%,但与石油紧密的地膜、化肥价格在下降。二是新疆结构性调减仍将持续,这是目标价格试点改革希望达到的预期目标之一。三是有多达近一半植棉农户处于徘徊状态,新疆目标补贴2015年12月兑现1.2元/千克籽棉,如果目标价格补贴全部到位,内地9省补贴若在播种之前兑现,植棉面积将会发生变化。
三、植棉业转型升级成为新常态,提质增效正当时
1、一号文件有利因素。今年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新疆棉花、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将有利于稳定植棉者的收益预期。“探索开展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以及收入保险、天气指数保险试点”,有利于减少收益损失。“制定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料、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表明国家重视棉花生产,有利于稳定棉花生产。
2、植棉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正当时。我国植棉业“十三五”要从单纯追求提高单产向全面提升遗传品质、生产品质、轧花品质、品质检验和提高经济效益转变。提升品质是破解成本刚性上涨、单位皮棉成本高、价格高与品质中低端这一短板的长期措施,提升品质更有利于保住产棉大国的产能,保住产棉大国的国际地位。因此,抓住品质问题就抓住了终端消费需求,以满足纺织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的新需求。
3、提升品质中高端的技术对策措施。一是选育和种植“双三零”品质品种和中长绒棉“中高端品质”品种,实行品种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一县主推一个品种,配套一个品种,提升产地纤维一致性水平。二是研究和应用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提升中高端棉的产出率。三是提升棉花耕种收机械化水平,突破机采棉技术和装备。四是建立棉花生产保护区,发展“中高端品质棉”的规模生产。五是推进优质优价,保护棉农合理收益。六是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棉花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毛树春 芦建华)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