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1月12日讯
10月份以来,随着产区新作玉米逐步上市,国内玉米现货市场呈现疲态,市场寄望于国家收储政策,但目前尚未得到国储局的证实。
业内人士表示,受收储政策预期支撑,短期内玉米价格下跌空间将有限。此外,随着下游需求方面的改善,后市玉米价格有望稳中趋涨。
季节性供应增长
面临季节性供应压力,近期国内玉米现货市场呈现疲态。受益于生长和收割期间的良好天气,今秋华北地区新玉米产量、质量双双提高,且上市进度明显比去年提前,现货市场价格出现明显松动。以华北、华东地区为例,自新季玉米上市以来,主产区玉米价格每吨下跌200-300元。目前各地新玉米价格依然保持稳中趋弱,其中东北地区2040-2260元/吨,华北地区2100-2240元/吨,华东地区2140-2270元/吨,华南地区2120-2220元/吨,北方港口2300元/吨,南方港口2450元/吨。
而受不利天气影响,东北大部分地区玉米收获期延后,目前新季玉米尚未批量上市,只是一些大型深加工企业在开秤收购,使得新粮收购价格走势偏弱。预计未来一个月,东北地区玉米供应压力将会逐渐显现。迈科期货分析师王慧平表示,面对收割期,玉米现货价格回落速度较快,贸易企业多数选择持谨慎观望,市场购销面不旺。
国家收储预期提振
近期,关于2012年国家玉米收储传闻不断。此前,国家粮食局下发《关于切实做好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将努力扩大收储能力,引导粮食销区合理转移,市场传出东北玉米国储收购定价:辽宁内蒙1.08元/斤;吉林1.07元/斤;黑龙江1.06元/斤,而且还将在华北进行,敞开收购。此消息一经传开,玉米期价随即闻声躁动,大幅放量上行。
有分析人士表示,小麦收储价格提升,饲料企业转向采购玉米现象增加,再加上今年玉米种植遭遇风虫灾害袭击,也增强市场对后市玉米收购价上调的预期。
截至目前,该消息尚未受到国储局的证实,但已经给市场带来心理支撑。王惠平表示,根据以往年份,玉米最低收购价往往是在12月或1月份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每年都会不同幅度提高。此外,根据新季玉米秋收考察情况看,今年农户种植成本整体提高了10-15%的水平。去年国产玉米最低收购价为:内蒙古、辽宁1.00元/斤,吉林0.99元/斤,黑龙江0.98元/斤,预计今年每斤会提高0.08-0.1元,届时将会给价格提供坚实的底部支撑。
下游需求或逐渐改善
养殖业方面,目前国内猪肉市场已出现回暖迹象。据农业部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生猪存栏超过4.7亿头,较年初增加1.5%,其中母猪存栏超过5000万头,占生猪存栏总量的10.72%,较年初增加2.5%。
随着肉食品消费旺季临近,四季度猪肉需求也将重新回升。
而在深加工方面,受新玉米上市后原料成本价格下降影响,淀粉挺价缺乏成本支撑,此外,入秋以后淀粉下游需求逐渐进入传统性平淡季节,市场需求不断减弱。不过,当前酒精价格保持稳定,低库存以及食用酒精上升,为当前价格提供一定支撑。
瑞达期货分析师徐红柳表示,今年国内新产玉米质量普遍较好,水分也比往年偏低,随着后期饲料企业、酒精厂等玉米深加工企业陆续入市收购,加之一些外商入市收购并囤积玉米的意愿较强,预计华北地区玉米价格空间已不存在下滑空间。
后市有望稳中趋涨
整体来看,在国家收储政策干预之前,短期内玉米价格下跌空间将有限。此外,伴随着下游需求的进一步改善,后市玉米价格有望稳中趋涨。
王慧平表示,在国家收储政策干预之前,季节性供应压力的背景下,养殖业、深加工行情不见明显转暖,短期内国内玉米行情依旧缺乏提振因素。预计在国家收储政策前,价格仍有小幅回落空间。
上周五美国农业部(USDA)将公布11月供需数据,目前市场预期数据将偏多玉米价格。据道琼斯预估结果显示,预计美国12/13年度玉米产量或再次下调至10.629亿蒲,低于USDA10月份的预估值10.706亿蒲。对于国内市场,徐红柳表示,受虫害、台风等不利因素影响,部分产区玉米产量出现下降,但对全国玉米总产量影响较为有限,整体供应依然偏紧。再加上玉米种植成本的提高、养殖业方面出现回暖以及深加工企业提高玉米收购价,对玉米价格仍是长期利多。(证券日报)
相关链接:新年度或增产玉米将现“外弱内强”格局(上海证券报)
近日,有机构预计,2013/1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有望增长。对此,专家认为,虽然下一年度国际玉米价格可能自高位回落,但国内玉米市场相对独立,在内外比价已经偏低以及国家收储等政策预期的作用下,回落幅度或有限。
新年度全球玉米或将增产
据美国农业部报道,2012/201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8.39亿公吨(330亿蒲式耳),将为历史第二高。据私营分析机构Informa经济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3/14年度(7月到次年6月)全球玉米产量有望达到9.507亿吨,比2012/13年度增加近14%。
银河期货分析师孙禹认为,机构对13/14年度的玉米产量仅仅是初步的预测,目前玉米的高价格引发全球大范围的种植倒是正常的。现阶段可以肯定的是,13/14年度全球玉米种植面积将会增加,但是最终形成产量还取决于其他因素,比如天气等。
另外,供应虽然有可能增长,未来还要关注需求的变化。以中国为例,中国曾是玉米的净出口国,但目前已经变成净进口国,并且进口量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玉米近2年来进口量翻了2倍。长期看,中国在粮食作物上的进口量也可能会逐步增加,这无疑对国际价格有一定支撑作用。
玉米未来或现“外弱内强”
专家表示,如果国际玉米出现增产,未来国内和国外玉米的未来走势将出现分歧,从长期来看,或现“外弱内强”的局面。
长期来看,2013/14年度全球玉米可能增产,但国内玉米的扩种潜力已经不大了。”考虑到国内玉米市场相对独立,新世纪期货分析师黄婷认为,虽然下一年度国际玉米价格可能自高位回落,但国内玉米在内外比价已经偏低以及国家收储等政策预期的作用下,回落幅度可能有限。
上海中期分析师高彬介绍称,国外方面,由于美国玉米今年减产,助涨了南美巴西、阿根廷农户种植玉米的热情。但是近期传出南美地区天气并不利好,后期增产预期相对减弱。因此,国外玉米价格可能难以走强。
而粮食市场稳定关系到整个国计民生,我国粮食类期货受“政策市”影响较大。从近几年国家收储价格的走势来看,收储价格年年都有所上涨,可见,国家力挺农产品价格还是比较明显的。
随着农村劳动力数目的逐年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惜售心理或将支撑玉米价格底部。长线来看,国内玉米市场易涨难跌。”高彬表示。
孙禹也向记者表示,“全球玉米增产,对中国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国内仍能够维持自给自足,要重点关注中国玉米的进口数量。”
东亚期货分析师许亮认为,国内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受国外价格影响较小,主要由于进口量非常小,总量不足全球消费量的1%。因此,外围价格的波动较难传到到国内。
国内粮食期价将相对稳定
长期来看,国内粮食作物因种植成本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货币贬值等因素将呈现上涨态势。
专家称,考虑到国内相对较高的库存及国家的收储政策,国内粮食作物的价格运行会相对稳定,国家通过收储、抛售对粮食价格的控制相对较强。从成本上涨及国家不断提高最低收储价格来看,粮食长期价格运行区间会逐步提高。
无论是从粮食安全还是保护农民收益的角度,国内粮食收储价格还会继续提高。粮价会出现较为稳定的底部,至少会限制下跌的空间,而能否上涨仍取决于需求。”孙禹认为。
黄婷表示,耕地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了主要农作物之间会产生土地资源的争夺。前期种植效益较好的作物未来可能获得更多的耕作面积,而反过来作物的扩种又会抑制该作物价格的走高。因此,应该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待各个粮食期货的价格走势。长期来看,由于天气等不确定因素较多,粮食期货在受到重大灾害的情况下仍可能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