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7月18日消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关于深化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专家认为,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提升财税、金融更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能。财税体制改革重在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的匹配,金融体制改革将着力强监管、优服务、防风险。
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近年来,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基本确立了现代财政制度框架,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备受期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认为,立足现代财税体制框架,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聚焦经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对财税体制改革作出新的战略谋划,既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必须履行的历史使命,更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于改革重点,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此前表示,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突出问题导向,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地方税体系,强化转移支付激励约束,建立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
“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的匹配。”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匹配,可能更多地表现为中央层面将集中统一谋划更多事权和支出责任,以减轻地方政府的支出义务和负担。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应加快推进中央和地方、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下划消费税给地方以增加地方财力。在优化税制结构方面,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建议,构建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财税体系,继续探索完善央地间共享税收入分享体系。
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前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8359亿元,同比增长3.4%,已完成年度支出预算的38%,高于近三年的平均水平,显示财政支出端延续靠前发力。
作为今年财政政策加力的重要体现,超长期特别国债自5月“开闸”以来有序发行。财政部明确,下一步将结合“两重”项目建设需要和债券市场情况,合理把握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节奏,全力保障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任务圆满完成。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近年来,央行着力健全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完善货币政策框架,丰富政策工具箱,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均衡投放,提升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助推经济稳步复苏。
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等专家认为,将围绕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等方面持续发力。
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应有之义。罗志恒认为,目前可从三方面着力: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将加速从数量型转向价格型;进一步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部分专家认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落脚点在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质效。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进一步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有序推进金融创新,建设强大的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实现金融业态的多样化和金融功能的多元化,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