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时事要闻  >  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再添“关键一横”

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再添“关键一横”

编辑者:    2024/7/1 8:34:32    点击:29

 大桥巍峨,蜿蜒壮观,长虹卧波,潜龙出海。

  港珠澳大桥通车5年多之后,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伶仃洋——6月30日下午3时,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珠江入海口,这片见证无数历史瞬间的海面,又一次见证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跨越。

  随着中山、佛山、珠海、江门携手进入深圳1小时经济圈,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这三大珠三角都市圈的联结互动将更加密切。一个更开放、更协调、更畅通的国际化湾区正在崛起,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提速。

  七年建设一朝“牵手”

  如果要细数深中通道的“举世瞩目”,必然绕不开珠江入海口的“得天独厚”。

  从地图上看,珠江入海口是一个“A字”形内湾。江河汇流汇聚出华南最为平坦肥沃的冲积平原,也奠定了哺育滋养经济繁荣蓬勃的沃土。

  如今,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共同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2023年,这片面积不到全国0.6%的土地,创造了近14万亿元的GDP,占全国经济总量的九分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由珠江串珠成链,分布在珠江东西两岸,其中,澳门、珠海、中山、江门、佛山、肇庆分布在西岸,香港、深圳、东莞、惠州分布在东岸,广州位于东西岸汇合处。东岸城市聚集了更多的财富和人口,西岸城市的GDP总量不及深圳一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珠江西岸地区的发展水平,促进东西岸城市协同发展。

  长期以来,珠江口东西两岸陆路交通都必须向北从内湾顶端绕行。北部的虎门大桥,如今已经开通24年,日均车流最高曾超过了19万次,已是大桥最初设计日均通行量的两倍有余。

  早在20世纪90年代,高速路网规划时,就曾有过建设跨海通道直接联通深中两地的设想。直到2015年底,《广东省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方案一锤定音。路线起自广州至深圳沿江高速公路机场互通,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马鞍岛登陆,采用“东隧西桥”方案。

  历经7年建设、15000多名建设者施工,深中通道的通车,恰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五周年之际。如今,从世界最长的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穿梭上岛;通过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横跨伶仃洋,将深圳与中山原先2小时的路程,缩短至半小时。俯瞰万顷碧海,深中通道这座世纪跨海超级工程,正式成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又一重要纽带,加速推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中国方案再启“新篇”

  “拿下港珠澳大桥,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中国人不能造的桥。”6年前,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工程师林鸣如是说。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工程技术部副部长刘帅告诉记者,深中通道的建设过程中,已经在港珠澳大桥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大文章”。

  深中通道这座新的世纪工程。是如何在伶仃洋上落下“第一子”的?答案就隐藏在刘帅提到的“大文章”里:“我们为了让这块东西长625米,南北最宽465米,面积相当于19个标准足球场的人工岛屿平安落在海面,特别升级了港珠澳大桥时期的8锤联动技术,研发出世界最大12锤联动振动锤组,采用独创的‘大直径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仅用141天即完成人工岛主体结构施工,创造了‘一日四筒’的世界振沉纪录,实现了钢圆筒振沉正位率100%,再为外海成岛技术提供成熟的‘中国方案’。”

  深中隧道作为世界首例,也是目前全球最长最宽的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其背后的难度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

  据了解,深中隧道总用钢量超32万吨,是国家体育场“鸟巢”用钢量的3倍。其中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长约5公里,分为32个管节(26个标准管节、6个非标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标准管节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立起来就是一幢55层的大楼。

  对此,深中通道总工程师宋神友直言,为了将这32个“大家伙”沉入海底,首尾相接、严丝合缝,确保整个工程在100年的设计寿命中“滴水不漏”,联合攻关组,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对整个的设计和施工的相关构造和工艺进行研究,花了半年时间开展了12项的工艺实验,确保万无一失。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范传斌告诉记者,主跨1666米的深中大桥同样创造了离岸海中悬索桥跨径最大、通航净空最高等五项世界纪录。从桥面到水面最高达91米,约等于30层楼的高度,即使是装有3万个集装箱的超大船舶,也能轻松通过。

  “中国方案”助力“世界之最”,在克服一长串的世界级技术难题之后,“天堑变通途”的超级工程,让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随着时空距离的缩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正在这里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入融合发展将驶入更快“通道”。

  “关键一横” 提速一流

  作为激活大湾区交通网络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不仅连接着一张纵横交错的超级交通网,也连接着一个充满成就的未来产业发展集群。

  在广州市南沙区规自局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翟帅眼中,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深中通道将成为推动南沙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把握深中通道即将通车的重大机遇,链接珠江口两岸核心资源,加强黄金内湾各主要城市的功能联系,南沙正在抓紧深化‘深中通道’片区(深中通道万顷沙支线15涌、18涌出入口附近)的规划设计。”

  据了解,深中通道片区作为南沙港后方产业腹地,未来将重点发展健康研发智造及高端医疗服务业,与深圳、中山等周边城市产业差异化发展,打造“广深产业融合示范区”。

  站在更大的视角,深中通道开通后,大湾区多了条东西走向的轴线,珠江两岸的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并不接壤的“三万亿城市”将打破物理空间的壁障,在更广袤的维度上,共振向前。

  正如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所言,深中通道连接的是重大平台,是政策和制度优势扩散的“快速道”,将在高端人才要素流动和高品质生活供应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城市空间发展的协调性,提升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长风浩荡,珠江奔涌。曾经的广深高速,见证了珠三角城市群的崛起,如今的深中通道,也将助力大湾区朝着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加速迈进。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新国证期货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北路53-1号三楼   邮编:570105   电话:0898-66763478  
琼ICP备09000487号-3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17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