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时事要闻  >  推进市场化转型 超200家城投公司接续更名

推进市场化转型 超200家城投公司接续更名

编辑者:    2024/6/17 8:30:42    点击:46

 近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下称“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热度再起,焦点是由城投公司更名为产投公司。企查查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9月以来,更名为“产业投资”的相关国有城投公司超过200家,较之前明显增加。多位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持续推进背景下,城投公司纷纷更名展现出其在融资承压下的求变决心,但要成功实现转型,还需要经历把控项目质量、适应政策调控等一系列考验。

  转型产投并非变道发债

  城投公司是各地方开展投资建设活动的重要主体,也是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和资本的重要载体。2023年下半年,一揽子化债方案开始落地实施,城投市场化转型步伐随之明显加快。企查查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9月以来,更名为“产业投资”的相关国有城投公司超过200家,较之前明显增加。这些企业覆盖了全国23个省份,既包括国务院办公厅《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中指定的化债“重点省份”,也有其他地区。

  与更名潮对应的是城投发债融资的退潮。据华西证券统计,2023年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实施以来,城投债净融资明显缩量。今年前5个月,城投债净融资1016亿元,同比减少6656亿元,4月和5月分别净偿还250亿元和339亿元。

  有分析指出,随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趋严,城投平台融资愈发受限,城投的市场化转型进程更加紧迫。在此背景下的城投更名,或许是融资压力下的求变尝试。“从政策、渠道、评级和债务压力等多方面考虑,城投平台都有转型的迫切性。”财达证券债券融资部董事总经理、城投之家常务理事罗强表示。另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坦言,现阶段城投更名可以一定程度消除投资者对城投的刻板印象,获得进一步交流的机会。

  不过,大公国际公用一部副总经理韩熙良对记者表示,即使企业更名后成功发债,也很难将二者直接划等号,从监管部门、评级公司到投资者,都是看业务实质,而不是融资主体的名称。

  目前来看,城投更名后的发债并非一帆风顺。上海清算交易所官网数据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仅有2023年9月更名的镇江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了202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规模为3亿元,发行利率2.43%,主要用于偿还有息负债。其第二期10亿元的中期票据正在发行中,同样用于偿还有息负债。

  转向生产性服务行业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更名的产业投资类国企中,绝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范围定位在项目投资、产业招商和园区运营等维度,也有少数企业专门聚焦农业、低空经济、轨道交通等行业领域。

  在韩熙良看来,从三次产业角度看,城投转型产投类国企有三条路径可选:一是聚焦农业,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二是聚焦工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聚焦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韩熙良表示,城投公司可以通过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谋求转型。制造业中的研发、设计、专利、品牌等,都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范畴,这正是我国目前的短板弱项。城投公司可凭借自身熟悉本地、靠近政府的优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产业服务生态圈,为当地产业发展赋能。他强调,城投转型规划应服务于当地发展规划,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

  今年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要求地方国企抓好转型升级工作,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更好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产投类地方国企谋转型发展的方向。”韩熙良说。

  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谭志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更多地方会将分散的国有资产通过分类梳理、整合注入等方式,做强做优城投公司,并完善市场化体制机制。城投公司将会更加聚焦在具有外部性、带动性、引导性的领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

  市场化转型仍存难点

  更名之后,城投公司的市场化转型之路还在继续。在业内人士看来,城投转型产投类国企是否成功,要看其能否实现真正的市场化经营,是否在化解存量地方隐性债务的同时不增加新的隐性债务,是否能以自身资产获得银行授信。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对记者表示,如果城投平台能够真正转向产业运作,从财政部受融资约束名单退出,就意味着这一级政府隐性债务减少。城投转为产业类国企,需要面向市场经营,对债务独立承担责任。如果公司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能按公司法的要求和流程处理,政府不进行兜底,才是真正实现了市场化转型。

  近期,重庆市江北区、渝中区国资委相继发布声明,相关国有企业不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企业依照市场法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在出资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这被一些市场机构称为城投“退出融资平台”。有受访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这只是相关部门落实加快推动融资平台公司退出平台名单及市场化转型政策要求的举措,但银行放贷仍会以企业名字是否能够在融资平台查询系统查询到为依据。“融资平台查询系统”于今年3月正式上线,可供金融机构查询融资平台的相关情况,包括融资平台是否在监管名单之中、债项等信息,以方便金融机构和融资平台开展业务。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去年10月以来,江苏、重庆等多地相继发布“不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的公告。从“退平台”到“退名单”是大势所趋,但过程可能不会太快。城投实际融资变化情况需要持续跟踪融资政策的关注重心是否发生改变。

  “城投平台市场化转型是当前地方化债的关键。”罗强表示,经济周期调整带来的宏观政策不确定性、行业监管政策调整,以及不同发行平台项目质量把控的严格程度不同等,都是城投平台转型面临的压力。有受访人士谈到,当前评级机构和投资人仍会关注发行人的大股东是哪级政府部门,并作不同考量。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国新国证期货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北路53-1号三楼   邮编:570105   电话:0898-66763478  
琼ICP备09000487号-3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17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