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专家认为,这明确了当前和下一阶段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点,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不少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认为,以更大力度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并实现“长钱”长投、以更强合力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以更严监管持续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持续深化投资端改革,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持续壮大“长钱”规模
代表委员认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需要加快投资端改革,促进投融资平衡,特别是持续优化相关制度安排,壮大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规模。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是近期及未来一段时间监管部门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政策导向。”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说,要切实落实“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将政策及监管重点放在资本市场制度供给端建设完善以及资产供给端质量提升方面。
加快投资端改革需多部门加强协同、凝聚合力。田轩建议,不断加强跨部委沟通和政策协同,共同推动投资端改革。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建议,围绕引入中长期资金强化政策协同和监管协作,在中央金融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加强金融监管部门、财政部门、人社部门等交流互通,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投资端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还需强化与融资端、交易端的统筹协调,在培育长线资金方面发挥出制度改革的整体优势。贾文勤建议,加强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顶层设计。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全面建立3年以上的长期考核机制。构建投资管理机构、投资经理、产品和组合等多层面相互衔接、协调统一的考核体系,引导机构全方位建立健全与长周期考核相适配的管理制度,切实转变以往以年度考核为主的理念和习惯。
此外,贾文勤建议,多措并举提高养老金权益投资比例。推动完善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相关制度规则,研究将年金基金按照风险偏好划分为不同的投资组合,实施差异化投资运作,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强、距离退休时间较长的,可适当提高权益投资比例。
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代表委员认为,要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关键抓手。
“提升上市公司内生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上市公司积极回报投资者,扩大分红,这些都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全国人大代表、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沙雁说。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既要把好“入口”,又要畅通“出口”,完善市场优胜劣汰功能。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建议,一方面,要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让真正优质的公司上市;另一方面,退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要加大重组退市力度。
田轩认为,应构建一套助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组合拳”。通过实施一系列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细则,扎实上市公司发展根基、拓展上市公司发展活力。同时,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严把市场“出口”关。定量定性标准相结合,为不同层级的上市企业设定相应的退市标准,加强退市标准的可执行性。进一步优化退市流程环节。明确退市流程的时间节点,加大退市执行力度,进一步压缩功能重叠的退市环节,落实强制退市机制,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防止公司“停而不退”。此外,进一步加强退市监管力度。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
代表委员认为,强化资本市场监管,全面提升“零容忍”执法效能是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有力保障。
沙雁表示,要坚持以投资者为本,增强资本市场内生动力和内在稳定性。建议加大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立体化追责体系。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应从制度上保障资本市场良法善治,加快各领域立法修法。田轩建议,推进刑法与证券法的联动修订,提高资本市场违法者的入刑比例和刑期上限,以非法获利金额为基础确定处罚金额、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大力营造“不敢违、不想违”的氛围。
在进一步健全法律责任体系方面,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处罚委办公室一级巡视员罗卫建议,单独制定配合上市公司(发行人)财务造假的第三方的法律责任条款。借鉴刑事领域将帮助犯、从犯单独入罪的做法,将第三方配合发行人、上市公司实施财务造假的行为,规定为独立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