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首次“破7”之后,5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延续短期调整势头。专家认为,近期美元指数有所上行,对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一众非美元货币走势构成短期扰动。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在可控范围内,并没有脱离年初以来的运行区间。从趋势上看,与前一个时期相比,人民币汇率运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为有利,未来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点位的敏感性有所淡化
5月18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16时30分的收盘价报7.0294元,较前一日收盘价跌309个基点,也是2023年以来收盘价首次“破7”。
对于人民币汇率“破7”的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在5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表示年内降息的可能性很小,这一表态刺激近期美元指数出现反弹,受比价效应影响,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一定幅度贬值。数据显示,截至5月18日16时57分,美元指数涨0.24%,报103.13,当日盘中最高升至103.15,创2023年3月28日以来新高。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此前表示:“过去五年,人民币对美元三次‘破7’,第一次是2019年8月,第二次是2020年2月,第三次是去年9月,前两次用了5个月回到7下方,去年用了3个月回到7下方,这是市场供求的结果,说明我国外汇市场具有韧性,有能力实现动态均衡。”
“人民币汇率对‘7’这一点位的敏感性已有所淡化,即向下‘破7’,并不意味着接下来将持续大幅贬值;向上升‘破7’,也不预示人民币汇率会持续大幅升值。”王青说。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测算,2022年末至2023年3月末,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和贬值0.6%;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23年3月末,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45.6%和44.6%。
不具备持续回调基础
专家表示,无论从外部形势还是内部环境看,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基础也有条件。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加强预期管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风险防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3月以来,人民币汇率继续呈现双向波动运行格局,整体走势较为平稳,市场情绪稳定。从我国外贸、国际收支等汇率主要影响因素来看,人民币汇率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均衡水平。
“虽然美国面临经济下行、债务问题悬而未决等难题,但美元指数在避险需求推动下不降反升,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短期扰动,人民币汇率的回调更多是短期现象。”对于人民币汇率出现的短期波动,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说。
王有鑫分析,从外部形势看,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制约有所减弱。从内部环境看,国内经济稳定恢复,在全球贸易疲软背景下,我国贸易维持较好表现,跨境资本持续流入。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不具备持续回调的基础。
王青认为,后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将重回基本面主导格局。在今年海外经济下行、国内经济持续复苏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不存在较大贬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