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伊始,稳投资可谓“兔”飞猛进。春节假期后开工头两天,陕西、四川、湖南、河南、广东、上海等地均有大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涉及先进制造业、新老基建等领域,投资规模超万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专项债规模可能会适度增加,维持在高位。随着重大项目开建及专项债加速发行,未来基建等相关投资发力可期。
产业项目吹响稳投资“冲锋号”
开局即决战,起跑就冲刺。1月28日,兔年第一个工作日,多地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陕西、河南、湖南等地集中上马项目投资规模均在数千亿元级别。
当日,在陕西省2023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现场,总投资5646亿元的79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包括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二期、隆基中央研究院总部等493个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项目,以及146个陕北转型持续发展项目和156个陕南绿色循环发展项目。
河南启动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数千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其中,1271个“开工一批”项目,总投资1.6万亿元,1443个“投产一批”项目,总投资8792亿元。从项目类型看,“三个一批”项目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及数字经济等。
与往年不同,今年产业项目成为投资重点,各地瞄准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发力。
1月29日,湖南长沙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34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1951亿元。从项目类型看,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等产业发展项目数量占比逾六成,投资额占比近八成。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投资仍将在扩大内需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继续成为两大抓手。在技改投资需求持续释放、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引领作用加强、民企投资环境改善和金融支持保持较大力度的共同推动下,今年制造业投资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批重大外资项目持续推进
今年以来,重大外资项目按下施工的“快进键”,其中不乏一些总部项目、制造基地、研发中心等。
在江苏苏州,总投资超10亿美元的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太古可口可乐昆山项目等接连签约;在四川成都,空中客车在欧洲之外布局的首个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正有序推进,预计年底投入运营。
“中国吸引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将得益于市场规模的深度和广度、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度和坚韧度、区域经济联系的紧密度和依赖度、价格体系的稳定度和可控度,以及政商关系的友好度和规范度。”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
近年来,我国持续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制造业引资专项政策精准出台,有效稳定了外资企业发展预期,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02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326.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保持稳定增长。
春节后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积极信号——今年要积极吸引外资。推动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加快落地,支持地方招商引资,持续加强外资企业服务,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表示,我国将持续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推动前六批重大外资项目加快实施,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同时,继续清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保障外资企业平等适用各项政策。
一季度基建投资会继续保持较强力度
从各地重大项目开工情况及重大项目年度投资部署来看,新老基建仍是重点投资领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此前也透露,今年将进一步加力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加大相关领域投入。从国家层面看,春节前后将集中下达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新型基础设施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将显著加大对中西部偏远地区信息网络建设投入,着力补齐短板弱项。
作为项目资金的重要来源渠道,各地正在加快地方专项债发行。青岛市在1月6日发行212.6亿元地方债,由此成为今年第一个发行地方债的地区。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地计划一季度发行地方债逾万亿元。不少专家预计,今年专项债规模可能会适度增加,维持在高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2023年专项债提前下达时间前移,2022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对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抓好填平补齐,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符合冬季施工条件的不得停工等,均表明今年一季度基建投资会继续保持较强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