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非常之难,当行科学之策、非常之举。证监会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加快恢复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23项政策举措,支持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促进实体经济恢复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23项举措靶向施策,可谓助企纾困的“及时雨”,既体现了很强的科学性和精准度,又展现出复杂形势下的政策弹性和监管温度。在前期出台系列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此次“23条”的推出进一步释放了资本市场助企纾困的强烈信号,此类政策继续发力可期。
体现监管弹性
着眼于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通知》从企业申请首发上市、北交所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
证券市场人士认为,围绕融资这个重要抓手,《通知》从首发上市和再融资方面同时施策,加大支持力度,将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助力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一些举措很好体现了监管的弹性和温度。
比如,《通知》提出,对2022年业绩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申请首发上市的企业,在符合板块定位及发行上市条件的前提下,经中介机构核查情况属实且不对持续盈利能力或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相关审核或注册工作正常推进。再比如,《通知》明确,对于受疫情影响严重、无法及时提交基金产品行政许可的相关签字、盖章文件的,可视情况采取基金管理人先说明、后补充的方式,依法依规加快疫情严重地区基金管理人产品注册审查进度。
“此类举措可在特殊形势下,支持保障机构业务正常开展,这将有助于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抗疫相关企业,更好支持抗疫和复工复产。同时,也有助于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充分发挥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一位机构人士说。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被认为是此次23项举措的显著特征。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应该是前期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的结果,后续政策落地见效的情况值得期待。
为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的上市公司渡过难关,有关部门为相关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资本市场融资并购服务。《通知》提出了两项针对性措施:一方面,定向放宽并购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适用条件。对于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上市公司不再适用累计计算的要求,在符合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仅需当次交易金额不超过5亿元,或者当次发股不超过交易前总股本5%且交易金额不超过10亿元,即可直接提交并购重组委审议。另一方面,定向放宽配套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限制,支持配募资金用于满足企业合理、必要的流动资金需求。有企业人士称,此类措施非常具体,属于实招,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此外,在防范化解风险方面,《通知》指出,对参与化解民营企业特别是上市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的证券公司,在风控指标计算、私募基金子公司设立和产品备案、分类评级等方面给予监管支持。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有关方面已明确,证券公司因股票质押违约处置,导致持有一种权益类证券的市值超过其总市值的5%,或者持有一种非权益类证券的规模超过其总规模的20%,可不认定为违反监管标准;同时,证券公司参与认购专项用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类资产管理计划的,将减半计算市场风险资本准备。机构人士认为,这两方面的举措将提高证券公司参与化解民营企业特别是上市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的积极性。
扎实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证监会系统与相关部门共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统筹抗击疫情、防范风险和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以并购重组为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证监会第一时间出台援企纾困政策,其中包括:并购重组的财务资料有效期可在6个月的基础上申请延长,最多申请延长3次,每次延长1个月;上市公司因疫情原因难以在首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后6个月内发布召开股东大会通知的,最多可申请3次延期,每次延期1个月。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两年多来,得益于上述政策,不少受疫情影响的上市公司得以顺利推进并购重组进程,实践效果较好。证监会将继续实施上述政策,持续便利上市公司在疫情期间推进并购重组项目的审计、评估等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并购重组市场的影响。
此外,证监会近期多次表示支持基金管理公司积极以自有资金申购旗下基金产品。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已自购旗下基金产品28.94亿元。
市场期待系列援企纾困政策及时落地、继续加码。证监会表示,证监会系统将积极开展调研走访,了解市场主体困难和诉求,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扎实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支持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快速走出困境,实现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