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召开全国社保基金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会议提出,养老金、银行保险机构和各类资管机构应进一步扩大权益投资比例。
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出席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围绕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听取意见建议。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有利于提振市场参与主体的信心,维护市场稳定,有望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积极拓展参与资本市场广度深度
会议指出,养老金、银行保险机构和各类资管机构是投资者中的专业机构代表,也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市场改革发展加速的新环境下,各家机构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提高投资管理能力特别是权益投资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发挥专业优势,为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增强投资能力。从战略规划上重视权益投资,不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壮大投资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投资体系,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优化公司经营模式;二是推进落实长周期考核。长周期考核是平衡投资端与负债端的关键机制,应着眼长远,实施长周期考核,促进强化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三是发挥专业投资者功能。通过行使投票权、质询权、建议权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重视培育新股发行定价能力,发挥专业买方作用;四是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充分发挥长期资金可以克服市场短期波动的优势,用好用足权益投资额度,进一步扩大权益投资比例,提升长期收益水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推进落实长周期考核,促进强化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始终是监管部门工作重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对机构投资者的长周期考核机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监管部门多次强调,推动社保、保险、银行理财资金入市,促进提升权益投资比例,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此前也表示,协会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继续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夯实投研核心能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理念,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支持行业差异化发展。
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近期,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信号强烈。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引入中长期资金有关要求和国务院金融委工作部署。
田利辉表示,有关部门密集提出稳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举措,将进一步稳定投资者等市场参与主体的预期,提振各方信心,维护市场稳定。
会议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能减弱,国际地缘政治影响加剧,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金融领域风险有所抬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困难。但从历史、大势和全局的角度看,我国资本市场30余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规模、质量和治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资本市场生态持续优化,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者结构呈现向好趋势,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旺盛,国际吸引力不断增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资本市场发展还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的制度安排来看,近期改革动作频频。对21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说,在财税政策激励下,会有更多个人储蓄资金注入个人养老金账户。一方面,此举有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补充长期稳定的养老资金;另一方面,与短期投资相比,这部分可以穿越周期的长期投资更能引导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此外,近日发布的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关于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完善有利于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制度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保、养老金、信托、保险和理财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增加资本市场投资,特别是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
在市场人士看来,长期资金有望成为资本市场中长期向好的“定海神针”。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十四五”期间政策引导更多的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采取更多措施鼓励国内保险资金、养老金、社保资金提高入市比例将是大势所趋。不少机构预测,从养老金及保险资金等投资情况看,A股市场有望迎来更多增量资金。其中,公募基金仍将是居民增配权益资产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