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时事要闻  >  “科技型红筹”境内上市扩容 红筹回A迎来加速期

“科技型红筹”境内上市扩容 红筹回A迎来加速期

编辑者:    2021/9/22 7:34:18    点击:549

[ 证监会此次宣布扩大试点范围,是对红筹企业境内上市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根据《公告》,试点企业范围从原来的7个扩大到14个,但依然聚焦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

  [ 自2018年3月启动试点至今,A股市场仅有4家红筹企业上市,且全部在科创板。 ]

  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试点扩容,预示着红筹企业境内上市或将进入加速阶段。

  9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扩大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试点范围的公告》(下称《公告》),将试点企业范围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7个行业,进一步扩展至“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14个行业。业内人士预计,未来试点范围仍将进一步扩大。

  自2018年3月启动试点至今,A股市场仅有4家红筹企业上市,且全部在科创板。创业板在2020年4月启动注册制改革时,也同步开辟了红筹企业上市路径,并为未盈利企业上市预留空间。不过,截至目前,尚无红筹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试点板块从科创板到创业板,未来随着一些巨头回归,对于回归主板预计也会有更详细的规定。”国泰君安分析师董琦在9月19日研报中称,红筹回A行业扩容,既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发挥资本市场财富效应的长期战略,也是因应外部环境的当务之急,预计红筹回A将迎来一波加速期。

  “科技型红筹”直接受益

  2018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8〕21 号,下称《通知》)发布,标志着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正式启动。

  三年多来,有关红筹企业境内上市的制度逐步搭建,且上市制度包容性在逐步提升。

  初期,《通知》对试点企业范围作出详细规定,即应当是符合国家战略、掌握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且达到相当规模的创新企业。

  其中,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红筹企业,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创新企业(包括红筹企业和境内注册企业),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且估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或者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不过,2020年4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将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的市值要求调整为“二选一”,即,“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或“市值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实际上下调了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的门槛。

  2020年6月5日,上交所发布《关于红筹企业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红筹企业申报科创板相关事项、信息披露要求及持续监管规定,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具备了实操依据。

  而证监会此次宣布扩大试点范围,是对红筹企业境内上市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根据《公告》,试点企业范围从原来的7个扩大到14个,但依然聚焦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明确,具有国家重大战略意义的红筹企业申请纳入试点,不受前述行业限制。

  仍在探索回归路径

  随着境内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上市制度包容性提升,红筹回A的路径在不断拓宽。但是,从试点至今三年多时间,仅有4家红筹企业上市,也说明红筹回A在现实操作中依然面临较多困难。

  目前,科创板有4家红筹架构企业,上市顺序由早到晚分别为华润微(688396.SH)、中芯国际(688981.SH)、九号公司-WD(689009.SH)、格科微(688728.SH)。目前A股市场其他板块暂没有红筹架构上市公司。

  这4家红筹企业中,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华润微、九号公司、格科微选择红筹股上市标准二上市,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已在境外上市的中芯国际也选择相应的标准二上市,即满足“市值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红筹回A制度不断完善,已确定A股模式和CDR模式两种方式,目前已有4家企业完成回A发行,但是回A依旧面临资本市场包容性、科技属性要求等限制,前期进程较慢。”董琦分析表示,随着试点行业范围扩大、美国态度收紧以及赴境外上市监管加强,预计红筹回A将迎来一波加速期。

  近期中企境外上市遇挫,多家企业撤回上市申请。特别是对于在美上市中国公司而言,还面临着《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带来的监管压力。

  董琦认为,美国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设定了三年期监管标准,即到2024年3月可能会有一大波中资企业面临不达监管而被退市,红筹上市公司中在美上市的比例占50.6%,因而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大。“伴随着境内红筹回A制度的完善,相当部分企业将选择主动退市回A,以追求更稳定的资本和经营环境。”董琦预计。

  事实上,目前还有4家红筹企业在排队上科创板的路上。其中,旷视科技尚未在境外上市,敏实集团、诺诚健华、百济神州则是从香港回A。

  上述企业正处于审核进程中。诺诚健华IPO申请在今年9月13日获受理,于9月9日更新信息的敏实集团处于已问询阶段,旷视科技在9月9日获上市委会议通过,百济神州已在7月28日提交注册。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和开放的深入推进,红筹企业回归门槛显著降低,叠加外部环境变化,海外上市风险加大,科技型红筹回归A股的动力明显增强。”华泰证券研报分析,红筹回归主要有六种路径。

  一是私有化退市,并拆除红筹架构回归,如三六零;二是分拆子公司上市,如石药集团分拆新诺威;三是不退市回归,如中芯国际(首家“A+H”科创红筹);四是私有化退市,但带红筹架构回归,如华润微(首家在国内上市的红筹和首家启用“绿鞋机制”的A股);五是未上市红筹企业带VIE(协议控制)架构回归,如九号智能(首单CDR);六是未上市红筹企业不带红筹架构回归,如康龙化成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国新国证期货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北路53-1号三楼   邮编:570105   电话:0898-66763478  
琼ICP备09000487号-3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17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