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国资本市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沿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坚定前行,通过改革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市场建设也走过了一座又一座坚实的里程碑。
以2019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实施为标志,资本市场站上了新的历史坐标。同年9月,证监会系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下称“深改12条”)。“深改12条”的推出,被看作新时期全面重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重塑市场生态格局的开端。
经过30年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总体上发展还不够成熟,仍有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的体制机制问题待解。从融资端看,我国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的比重较低;从投资端看,产品和服务还不够丰富,交易便利性也有待优化。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为市场下一阶段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3月下旬,证监会成立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领导小组,之后,领导小组升级为全面深化改革办公室,该办公室抽调证监会各业务部门的精兵强将组成核心成员,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对11个方面的重点改革课题开展研究,经过证监会党委十多次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后,“深改12条”最终面世。
“深改12条”覆盖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各个关键领域、各项基础制度,涉及各类市场主体,是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部署。其主要内容包括:充分发挥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短板;狠抓中介机构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
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切实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进一步加大法治供给;加强投资者保护;提升稽查执法效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提升科技监管能力。
“深改12条”推出后,证监会就全面深改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明确了路线图、细化了时间表,各项重点改革措施稳步落地实施。在新时期被赋予新使命的我国资本市场,拉开全面深改大幕,迈入了提质增效的新发展阶段。
此后,以注册制改革为龙头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速推进,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科创板再融资制度改革、新三板精选层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逐步落地。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资本市场改革的步伐没有放缓,而是更加坚决地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2020年以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持续深入,再融资、减持等关键制度创新也持续推进。截至目前,科创板已发展成为容纳近3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4万亿元的投融资平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以来,截至目前,注册制下首发上市的企业已超过130家。新三板综合改革落地后,目前有超过50家企业在精选层挂牌,转板上市制度也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红筹企业境内上市的优化安排等改革创新举措也陆续出台。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化解取得实质性成效,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总体收敛,高比例质押公司占比大幅下降,总量型风险指标呈现趋势性好转态势;新证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渐次施行,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成本大幅提高;证监会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和调整了14项行政许可,IPO、并购重组审核效率大幅提升。
“深改12条”是在新时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委统一指挥协调下推进的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深改方案彰显了明确的市场化方向,明确指向建立一个质效更优、运行更透明、开放水平更高、活力更盛、韧性更足的资本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相信市场、依靠市场”“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奠定了此后一阶段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政策基调。
过去30年的实践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之举,而是从根本上改善、优化资本市场发展根基的系统性工程。如今,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仍在蹄疾步稳地推进当中,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面貌,也随着改革政策的渐次落地而愈加清晰起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