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腊月二十之后工人就陆续返乡,直到过了正月十五再返岗,通常会有15%左右的一线员工流失。今年,我们一直干到腊月二十九才放假,正月初七就开工,返岗率近100%。”乐歌股份国内营销事业部总经理李妙指着忙碌的生产线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海外订单猛增之际,‘就地过年’的倡议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业内人士指出,“就地过年”有效缓解了以往在春节后制造业常常出现的用工荒、招工难问题。返岗率提升,节后开工时间大幅提前,一些企业甚至春节期间不停产,有望大幅增厚制造业一季度净利润。不过,制造业用工缺口仍在不断扩大,真正破解用工荒、招工难问题,需多方面统筹规划。
化解燃眉之急
乐歌股份出现的情况是外贸大省浙江节后开工的一个缩影。以宁波市为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外省职工留甬过年人数达129.5万人,较去年春节增加66.6万人;留甬率达51%,较去年春节提高20个百分点,有效缓解春节后的用工荒、招工难问题。
去年三季度以来,海外订单猛增,企业用工紧张,而“就地过年”让企业松了一口气。李妙透露:“我们的订单饱满,已排到5月底6月初,节后开工产能达90%以上。多亏‘就地过年’,否则产能很难跟上。”
杭州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去年8月时,订单就排到了今年3月。当时,我们很担心今年春节期间停产问题,一直在动员工人留守,甚至推掉很多订单。‘就地过年’对我们来说真是意外之喜。由于节前节后一直没有停工,到目前为止订单交付都很及时。”
“就地过年”使返岗率大幅提升,招工难得到很大程度缓解。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浙江众成子公司众立合成材料调研时了解到,生产一线工人已全部到岗,春节期间也没有停工。“往年春节后工人返岗率在90%左右。今年一线160位员工都没回老家,几乎没有人员流失,春节后也不需像往年那样大量招工。”浙江众成董事长陈健表示。
李妙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以往春节后都是用工短缺最严峻的时候。由于‘就地过年’,今年返岗率在95%以上,除扩大产能的生产线需要招工外,老员工基本都在,让我们的招聘压力小了很多。”
华泰证券指出,受出口订单“饱满”提振等因素影响,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出口企业自正月初三、初四后已全面开工,明显早于往年正月十五后的开工日期,甚至部分企业在春节期间没有停产。多地重大基建项目亦未停工,近期投资有望保持高景气度。
增厚一季度净利润
“我的老家在河南。今年响应‘就地过年’倡议留在嘉兴。春节期间,公司给我们所有在岗员工开了三倍工资,还发了800元补助、1000元购物卡、春节红包、开年红包等。虽然有点想家,但赚得多,我们也开心。”正在生产线忙碌的众立合成材料员工小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就地过年”让留守员工得到实惠,也有望大幅增厚相关企业一季度净利润。中泰证券指出,从过往经验看,春节假期的停工停产周期持续约20天左右。从除夕前的15天起,我国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会进入下行通道,直至正月初十才恢复至正常水平。从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结构看,春节返乡对工业建筑业、制造业的生产影响最大。
“‘就地过年’一方面会帮企业省下一大笔招工费用,另一方面会使企业有效生产时间明显增多。”景顺长城基金经理杨锐文表示,“今年一季度,制造业企业业绩增长预计会非常亮眼。”
对用工量巨大的制造业企业而言,春节后的集中招聘通常是一笔大开支。以蓝思科技为例,公司正月初六公布的一则招聘启事显示,将内部员工推荐奖金从5000元升至10000元,自行入职和自行返岗员工会得到5000元奖励,对省内外入职员工发放100元至500元不等的车费补贴。
“除推荐奖励、入职奖励等一次性支出外,入职培训也是一项支出,且上岗后还有一个熟练过程,算下来每位工人的招聘成本在1万元左右。返岗率大幅提升让我们节省一大笔费用,当然会增厚一季度净利润。”某消费电子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中泰证券指出,在提倡“就地过年”背景下,生产能力恢复速度相较往年更快。叠加出口市场份额持续保持高位,外贸企业订单饱满,产能迅速恢复对生产端有正面影响。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乐歌股份调研时获悉,“就地过年”使企业复工复产比往年更快。“往年受春节因素影响,订单交付会后延15天左右。今年基本只后延7天,都能按照给客户承诺的交付期100%交付。”李妙表示。
统筹规划破解招工难
尽管“就地过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春节后用工荒、招工难问题,但整体而言,用工紧张问题依旧严峻,特别是对制造业而言。
以洁美科技为例,公司董秘张君刚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春节期间,我们照常生产,春节后返岗率在95%以上。但由于订单已排到6月,生产非常繁忙,订单交付十分紧张,再加上不断扩大产能需要招人,新产线人员还没有配备整齐,一些积压的订单已推迟一两周,目前还有百分之十几的用工缺口。”
实际上,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用工缺口就开始放大。
人社部披露的《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缺口数从三季度的82.4万人上升到92.9万人,总体求人倍率(招聘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的比值)从三季度的2.67上升到2.90,均居历史最高位。
其中,制造业尤其紧张。在新进上述排行的25个职业中,有15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60%,如“冶炼工程技术人员”“铸造工”“汽车工程技术人员”“金属热处理工”等。在短缺程度加大的34个职业中,有16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47.1%,如“钢筋工”“机修钳工”“纺织染色工”等。
除国内经济复苏加快、海外订单暴增带来的用工脉冲等因素影响外,从更长维度看,用工荒仍将是严峻的问题。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此前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
“这几年,用工荒愈演愈烈,‘抢人大战’不断上演,导致用工成本大幅提升。这会直接拉低企业盈利水平,甚至削弱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一位江苏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为抢人,同行企业甚至打起价格战。“你给一万元,我就给一万二千元。有的熟练工来回跳槽,工资涨了好几千元。”
面对这一局面,杭州、宁波、义乌等地推出招工奖励、云聘会、返岗专列等一系列措施。不少企业通过运用云计算、AI、5G等前沿技术加快智能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专家指出,从更长远的角度看,破解用工荒难题,需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