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市场内生稳定机制”是近日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工作之一,核心包括“推进投资端改革”“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变化”等。
具体来看,以加大权益类基金产品供给力度为方向的“机构化”,正推动越来越多的中长期资金入市,并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而受访专家及投资机构普遍认为,包括养老资金在内的“长钱”有着巨大的配置需求,权益类基金应在产品和服务上进行创新,搭建起连通投融两端的桥梁,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扩源:引入“长钱”有利于市场稳定
据国信证券统计,1月新发股票类公募基金(股票型基金及偏股混合型基金)逾3800亿元,在公募基金整体发行规模中占比近八成。而天相投顾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权益类(投资股票、股基等)公募产品的总规模较2019年底增长超3.5万亿元。可见,开年以来,权益类基金产品不仅延续了去年的扩容势头,且热度还有进一步提升。
对资本市场而言,加大权益类基金产品供给力度,正是投资端建设的重要方面。
上周召开的2021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贯彻“不干预”的理念,完善市场内生稳定机制。一方面,以更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加大权益类基金产品供给与服务创新力度,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尽快落地,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对宏观形势的跟踪研判,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变化,严密监控资金杠杆水平,动态完善应对政策,严防跨市场跨领域跨境的交叉性、输入性风险,切实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从节后的A股市场表现看,虽然两融余额一度达到1.7万亿元,在历史数据中居于中高位,但市场未出现整体性过热。机构资金的“权重”提升,使此前“散户市”资金短期化、分散化投资导致股指大起大落的局面得到极大改观。“机构化”之下,中长期资金已开始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能通过更理性的投资行为和更强的价格发现能力,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中原证券研究所负责人牟国洪博士则表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机构化比例在上升,但和发达经济体比,比例仍然偏低。此外,投资机构也应进行考核机制改革,要订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从制度上减少短期化投资行为。
导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定价有效性
对机构投资者的培育也应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总体目标相匹配。
顶层设计方面,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稳步推进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鼓励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依法依规与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和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合作,研究完善保险机构投资私募理财产品、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和债转股的相关政策。
开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实现“投融平衡”本质上是要通过建设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风险的分层管理、风险和收益的相互匹配。处于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大小是不同的。因此,定价机制、估值方式也应当有所区分。可根据标的情况,与不同类型的投资产品进行匹配。
从资金的供给端看,银行理财子公司可谓“潜力”巨大,在权益类投资方面牛刀小试,已取得初步成果。如近期光大理财一款权益类产品结束3个月封闭期,获得超15%的收益率。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还有望进一步“向上延升”,切入创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领域。
在需求端方面,牟国洪表示:“对于一级市场,市场定价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注册制的全面推开。注册制下,融资和投资的双向选择更多,实现合理定价的可能性更高。”
从目前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经验可见,股票的发行定价更好地体现了市场意志,但也存在着个别“稀缺性”标的溢价偏高的情形。对此,中银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未来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开,因稀缺性导致的发行溢价有望得到平抑,资金配置的有效性有望提升。
均衡:投资产品迈向多元化
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关注焦点之一就是机构“抱团”。“抱团”是否合理,少数“优质赛道”是否已出现资金拥挤、部分龙头股是否已经“泡沫化”等问题,引发了持续热议。
对此,徐高表示,权益类产品发行中的向头部“抱团”,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市场资金择股行为上的“抱团”。过度的集中,会造成增量产品对存量产品的“虹吸”,加速存量产品规模的迷你化以及品类的萎缩。
他认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目的在于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和个人分散投融资风险。其中,投资产品应具有多样化、多元化、结构均衡的特征,能让投资者“有得选”。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总经理王胜也认为:“当前,权益类基金产品和服务较为同质化。如何在同质化中脱颖而出?设立中长期投资产品,特别是匹配个人投资者生命周期的养老型产品,是未来权益类产品扩大规模的关键性方向。”
在投资范围方面,记者注意到,近期首批5只港股通股票型养老金产品获批,可投资港股标的,选择面明显扩大。
产品类别方面,FOF(投资基金的基金)被一些机构认为较为适合养老资金配置。如东方红资管近日发文表示:FOF可帮助投资者分散投资,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取得长期回报。我国目前处于储蓄养老向投资养老的过渡期,以养老为设计目标的FOF产品能有效填补当前资本市场上养老投资产品的缺口。且目前美国市场FOF的规模占比已达10%,而我国还不到1%,提升空间广阔。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