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从“塔尖”到“塔基”,以沪深交易所、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成型。
30年来,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到科创板、新三板精选层、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任督二脉”逐步打通,畅通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血脉”。
30年来,一系列制度、规则逐步与国际接轨,一大批科创企业生根发芽,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完善,市场有效性明显提升,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站在注册制全面推广新阶段,改革呼唤一个统一、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格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成为“高频词”。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为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资本市场指明了方向,多层次体系将走向有机衔接的闭环。
夯实基础
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是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
20世纪90年代初,沪深交易所开业标志着全国性资本市场正式建立。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构建提上日程。
2004年5月,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并于2009年10月推出创业板,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初具雏形。
为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对中小微企业的覆盖面,2012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新三板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19年,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进一步增强了资本市场对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服务水平。
至此,以沪深交易所、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为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形成,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曹凤岐认为,3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取得最大的成就是基本建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错位发展
2020年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年,坚守科创板定位,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深化新三板改革等齐头并进、成效初显。
7月27日,新三板精选层开市交易,多层次资本市场再添生力军,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迎来科技与资本融合新通道。
“公开发行制度、投资者适当性标准变化将在提升市场流动性与发挥市场定价功能的基础上打通投融资渠道,而后续的转板制度将给企业进入更高层次发展阶段提供路径。新三板改革后将更加有效发挥资本市场塔基功能。”长城证券做市商业务部总经理颜刚分析。
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下首批企业上市的钟声在深交所敲响。创业板正式步入注册制时代,开启了不断自我更新、助力资本市场革新、服务实体经济创新的新纪元。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和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均是推进注册制改革的重要手段,两大板块功能定位各有侧重,通过错位发展,加大市场供给,为促进股权融资带来更多源头活水。”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指出。
专家认为,错位发展、适度竞争是2020年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重点。
“创业板、科创板和精选层的板块定位有清晰的区分,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及退市等基础制度上均有差异化安排。因此,创业板推行注册制改革后将与科创板和精选层错位发展,并推动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适度竞争格局。”开源证券分析师孙金钜表示。
补齐短板
尽管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内部联通效率不高等短板亟待补齐,服务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注册制将适时向全市场推广,有利于进一步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短板,联动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改革,开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各司其职又高效联通的新局面。
“针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应当统筹平衡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即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的均衡发展关系、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的协同发展关系、投资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协调发展关系、中介机构能力与责任的对等匹配关系、激励创新与防范风险的适度相容关系。”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安青松指出。
专家指出,目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多元市场体系尚待发展完善,应当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金融期货及其他衍生品市场,规范发展产权市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