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向市场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政府多花钱,让居民享受到更多服务和商品,以发挥消费的“乘数效应”,撬动国内的整体消费需求。那么,未来增加公共消费会在哪些地方发力呢?
通俗地讲,公共消费指的是公共财政支出中没有变成固定资产,而是被大众享用消耗掉的部分,可分为政府自身消费和提供给社会的消费,传统上以公共卫生、基础教育、健康养老服务等为主要表现形式。
公共消费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有效带动私人消费,发挥消费的“乘数效应”。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曾作过统计,每张面值10元的旅游消费券,政府支出5元,能够拉动的消费达到289元,涉及餐饮、交通、零售等许多行业,最终全社会的消费支出规模有效扩张。
在当前疫情导致消费急速下滑的情况下,不少地方政府就开始用“消费券”这种形式增加公共消费。例如杭州、南京、郑州分别发放5亿元、3.18亿元、4亿元的电子消费券,以提振居民消费。
杭州最新的阶段性数据显示,政府以大概3000万元的支出带动了超过4.5亿元的消费,可谓效果显著。不过,也有不少专家表示,消费券在参与人群、发放领域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认为,消费券是短期化的,发放培训券更管用。他建议,应针对失业者、待业者开展大规模培训,以发放培训券、教育券的方式提升人力资本。“这样既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扩大需求,又提升了使用者的劳动技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刘尚希说。
公共消费具有福利性、保障性的特点,很多专家认为在公共医疗和保障性住房方面可以增加更多的支出。“这次疫情凸显了公共卫生的需求,因此合理增加相关的公共消费是一个发力点。”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
此外,从广义上讲,国防、环保等方面的支出也是为了提高社会大众的福祉,是政府购买的公共安全的服务。因此,也有市场研究机构认为,今后一段时间,环保领域和国防方面的政府支出将增加。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