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珠三角9市市长详解大湾区规则衔接新机制
从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之日算起,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启动实质性建设已快一年。这一国家战略究竟牵引着整个区域如何聚焦和突破发展?
1月16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记者会上,珠三角9市市长或分管副市长集中亮相,详解各自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方向与路径,尤其是下一步着力点。
“下一步,我们将把推动三地规则衔接作为贯穿大湾区建设各项任务的主线,从而在坚守‘一国’之本前提下善用‘两制’之利。”广东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曹达华说。 当前,珠三角各市正重点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以提升要素跨境流动便利性,尤其是推动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与此同时,9市在找准自身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均正积极加强与周边城市联动发展,寻求优势互补、协同分工。
横琴与澳门成立新机构
曹达华表示,自粤港澳大湾区启动以来,广东就将三地规则衔接作为一项关键性、牵引性的任务来统筹推进,并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为要素流动便利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协同不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和港澳居民到广东发展更便利等。
以被定位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广东省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为例,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志英介绍,截至目前,南沙先后推出了证照分离2.0改革、粤港跨境货站、国际营商通、粤港澳三地知识产权互认互通等一系列突破性制度创新,有效推动与港澳协同发展。
深圳正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包括作为主阵地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这对规则衔接提出更高要求。
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表示,深圳除强化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软件上也就是科创制度上也要发力,创新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和运营的体制机制,探索利于人才、技术、信息和资金等要素跨区域流动的良好机制,营造更完善、更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创新生态。
珠三角城市也正谋划更具突破性的规则衔接。珠海便是其中之一,近期中央强调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珠海市市长姚奕生透露,对此珠海正探索两方面创新举措:一是新机制,争取在琴澳间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好”,实施分类管理;二是在琴澳间成立一个共商共建共管新机构,已有初步方案。这两方面都正待国家同意。
曹达华表示,下一步广东将在三地规则衔接方面积极探索具体问题的“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实现形式,并将用好三个方面平台。首先是深圳先行示范区,将争取中央实施综合授权改革,以在重点领域率先与港澳规则衔接;其次是前海蛇口、南沙和横琴三个自贸试验区平台,主要是在营商环境上与港澳高标准对接;再是珠三角9市各重点特色合作平台,重点围绕科技资源要素便捷有序流动,开展规则全面衔接的压力测试。
联动发展大提速
过去一年,珠三角9市亦进一步找到了自身在区域发展中的优势与定位。并且,在大湾区建设的统一方向牵引下,更为积极地强化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我们明确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这个未来发展定位。”东莞市市长肖亚非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东莞拥有较为良好的地理区位、产业基础、科技创新、综合成本、营商政策等方面优势。比如,东莞工业企业达17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超万家,居全省第1,拥有41个工业门类中的34个,能生产6万多种产品。
“东莞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着重发挥好这些优势,并努力形成与其他城市的最佳组合、最佳联动,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肖亚非进一步表示。
同为制造业重镇的佛山亦有类似思路。佛山市市长朱伟表示,佛山已在广佛接壤区域规划建设一个高端创新集聚发展区,即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作为佛山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主要载体和重点平台。“这里30分钟左右可到深圳,50分钟左右可到香港,1个小时左右可到珠海和澳门,还有10条轨道交通在建设。”
肇庆则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的新发展战略,并谋划在靠近佛山和广州区域打造西江先进技术产业走廊。肇庆市市长吕玉印表示,新的机遇背景下,肇庆能更好接受香港、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辐射带动,并且从空间资源的角度来看,肇庆具有承接这些城市产业外溢的巨大优势,将成为大湾区中心城市产业外溢的良好承载地和拓展区。
当前,强化交通互联互通成为珠三角城市加强联动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珠海现在的思路是,交通有多快搞多快,跟广州、中山、江门和深圳都要连接起来。”姚奕生表示。他随后还不忘向陈志英喊话:“地铁18号线今年要动起来。”该线路计划连通珠海广州两市。
惠州市市长刘吉介绍,当前该市正推动“丰”字形交通网络框架建设,未来将借此强化与广州、东莞、深圳、香港以及粤东地区之间的发展联系。中山市市长危伟汉表示,深中通道通车前,该市计划投入1500多亿元完善交通,包括衔接周边城市交通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珠三角城市强化联动发展的一大方向是,加强与广州和深圳两大中心城市的联系。江门市市长刘毅介绍,这两年,广州到江门投资超亿元的企业达28个,投资总额近100亿元;深圳达45个,投资总额超过390亿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