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易纲: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易纲表示,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坚持推进结构调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改革的办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营造适宜货币金融环境
此前发布的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继续平衡好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从供需两端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缓解局部性社会信用收缩压力。 会议认为,2019年以来金融部门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升,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一些,体现了强化逆周期调节的要求,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贷款平稳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信贷结构优化,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但也要看到,宏观经济金融平稳运行仍面临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局部性社会信用收缩压力依然存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在当前央行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应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中期借贷便利投放,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组合,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再加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新机制,切实把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传导到实体经济中,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经济增长发挥积极作用。
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会议指出,金融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强结构调整,进一步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发挥好银行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货币政策作为一项需求管理政策,在熨平经济周期波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温彬认为,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于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化改革,注重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三结合”主要是为确保货币政策效果得以有效、持续的体现,为宏观调控留足空间。就短期与长期相结合而言,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周期性下行阶段,主要发达经济体已纷纷进入降息通道,欧元区负利率程度进一步加深,各种非常规货币政策重现。在此情况下,我国应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避免在短期内过度使用货币政策导致后续操作空间显著收窄,确保货币政策能够在经济长周期运行中持续发挥逆周期调节的作用。
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
易纲称,要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推动金融机构转变贷款定价惯性思维,真正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要继续推进资本补充工作,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温彬表示,央行推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新机制,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切实实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在银行贷款报价中的广泛运用。应通过一些改革措施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使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更加反映市场化的利率水平。
在资本补充方面,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积极“补血”,资本补充债券(含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发行量已突破万亿元。国内首单由城商行发行的永续债已在11月15日落地。
市场人士预计,中小银行将迎来一轮补充资本的浪潮,待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合理补充资本后,信贷投放能力将增强,从而为支持实体经济创造更好条件。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