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9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暂行规定》等多份文件。业内人士表示,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石,应对各类金融基础设施的准入、运作、监管要求等作出统一规范。加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建立统一的出资人制度,为未来金融国资改革指明了方向。
促进基础设施有效整合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表示,近年来,为防范和化解高杠杆风险,资本市场也尝试了不少创新举措,多层次资本市场雏形逐步完善。但由于底层法律、定价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资本市场风险投融资功能及风险分散和转移功能都远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会议指出,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是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和强化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要加强对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统一监管标准,健全准入管理,优化设施布局,健全治理结构,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刘锋建议,加快完善金融各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基础利率体系和风险定价机制,减少市场和监管分割,增强市场的有效性和流动性;鼓励标准化、规范化金融产品的开发创新,积极投资渠道;培育成熟机构投资者。
华融证券指出,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石,堪称“国之重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要求促进基础设施的有效整合。统一托管符合市场规律和国际实践,也是金融基础设施的国际标准。具体到债券市场,就是要提高债券市场的统一性,推动托管结算体系整合,优化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互联互通,使整个市场结构更加简单、清晰和高效。在此基础上,健全债券市场监测平台,对市场波动、资金流动、异常交易、杠杆操作等风险持续做好监测分析工作。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金融科技5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杨涛日前表示,发展金融科技,迫切需要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从国际视角来看,支付精算被认为是核心的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的流动,证券的登记、托管,资金的转移与交换,如同金融体系管道。
金融国资改革拉开序幕
会议强调,加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建立统一的出资人制度,要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市场化、审慎性原则,明确出资人与受托人职责,加强金融机构国有资本管理与监督,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和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
在金融业加速对外开放和进一步加强防范金融风险的当前,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已是当务之急。专家认为,加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将防控金融风险及督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等落到具体操作层面,将开启新一轮金融国资改革的序幕,全力推进金融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表示,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一是有利于加强国有金融资产的管理,实现国有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有利于国有金融资本的市场化流动,实现国有金融资本的合理布局。他指出,国有金融资产改革与整个国资改革的大方向要一致,就是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从管国有企业向管国有股权转变,让产权或股权纽带充分发挥作用,而财政部门则作为国有金融资本出资者代表加强金融国有股权管理。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认为,此次会议为未来金融国资改革指明了方向。建立统一的出资人制度,将有助于统一各类国有资产监管标准,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更好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还有利于国资监管部门优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从整体上规划和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完成国有资产的布局结构调整。随着金融国资改革的深化,未来金融国资改革也将加快推进,混改、员工持股计划等改革举措,也会在金融国企逐步推开。随着一系列优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配套制度的出台,将有利于做强做优做大金融国有资本,开创金融监管与开放新格局。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