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设6大自贸试验区到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挂牌,自贸试验区建设踏上雁阵翱翔、全面深化的新征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大格局精心绘就。
从主动融入全球经贸链到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中国对外开放之门越开越大。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正加速培育。
扩围升级 自贸区引领开放新格局 为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相关部门正在制定系列措施。在扩大外资准入领域方面,将进一步削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优化外商环境方面,将加快制定《外商投资法》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法规;在加快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面,将抓紧研究提出海南分步骤、分阶段建设自贸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快探索建设自贸港;继续研究出台推进国家级开发区创新提升工程,加强产业集群培育。此外,将继续积极参与多双边贸易谈判,表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态度。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正加速成型。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表示:“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自贸试验区战略布局,也能够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北振兴、海洋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
“各自贸试验区根据各地特色,构建各有侧重的开放试验格局,可为我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表示,自贸试验区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在全国更大范围内进行布局,是中国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局面、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发展开放型经济。
张威认为,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不能止步,需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加大压力测试,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要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和竞争新优势等方面进一步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
勇于创新 负面清单折射市场新发展
“从当前我国开放新阶段特征来看,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代表的制度创新是重中之重。”自贸试验区方案与效果评估牵头专家、商务部研究院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所所长崔卫杰说,自贸试验区试验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全国进行了复制推广。“政府权力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都是负面清单在其他领域的直接应用和推广,其管理理念在其他领域得到了运用和体现。
诞生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第一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已从2013版的190条缩减至2018版的45条。“负面清单的长短仅代表了产业领域的开放水平,而准入前国民待遇及与其配套的备案管理等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代表了制度领域的开放水平。”崔卫杰表示,负面清单是政府管理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的一种直接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加快推进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资管理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相关部门正加紧修订全国统一的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并将于近期公布。
对标国际 深化改革提升开放新高度
王受文说,未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将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持续释放制度创新红利,推动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自贸试验区建设前期更多是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后期在自由贸易方面将更加突出,自选动作会更多。只有形成各具特色的自贸试验区,才能对标国际。
据海关初步统计,目前全球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中60余条贸易便利化的核心措施,已有50余条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实施。
作为一项发端于自贸试验区、颇具代表性的制度创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不仅成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标配”之一,还改变了以往部门间无法打通的“痛点”,将各类申报和业务办理系统集成整合在一起,实现了从“人跑路”向“信息跑路”的转变,助推了我国国际贸易监管体系与国际接轨,成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工作组组长、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广志表示,通过“单一窗口”建设,能够极大提高国际贸易供应链各参与方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口岸管理和服务机制,释放更大的改革红利。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