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新套保办法:商品主力合约距离交割月份越来越近
编辑者: 2013/4/10 9:20:30 点击:1737
临近交割月份期货合约能不能保持一定的流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利用近月合约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临近交割月时,企业产品的波动性就会减小,企业就会慢慢地退出保值交易;而有些时候,由于异常的天气、运输等条件的变化,也会突然造成现货价格波动率的增加,基差出现快速的变化,能否申请增加保值额度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从去年10月开始实施新的套期保值管理办法,与旧的管理制度相比,新办法的亮点在于实行套保资格认定和额度管理,即获得套保资格的客户在投机持仓限额内,不需要事先经交易所审批,即可进行套保交易,临近交割月份自动增加一定套保额度,最多为投机持仓限额一倍。
截至目前新套保办法已运行半年时间,对照企业所反映的这些变化和大商所新套保办法的各项要点,大商所各期货品种与以往相比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突出地表现在近月合约依然保持活跃、机构投资者明显增多、持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等方面。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也对部分品种主力合约距离交割月份的时间进行了相关统计。从豆粕、棕榈油两个品种来看,1201、1205、1209和1301合约由主力合约转为次主力合约的时间距离交割月份越来越近。比如,豆粕1201合约在2011年7月4日就转为次主力合约,此时距离交割月份还有181天;而豆粕1301合约在2012年11月13日才转为次主力合约,距离交割月份只有49天。同样,豆油、大豆、玉米、聚乙烯、聚氯乙烯和焦炭等品种,也都存在这一现象。
本报记者从大商所了解到,新办法实施以来(截至3月26日),共审批套保资格661个,涉及214个客户和49家会员,包含大商所全部品种。目前,套保客户持仓量占全市场持仓量的26%,占全市场单位客户持仓量的64%。
“新办法可以满足像我们这类客户一般月份套期保值需求,降低临近交割月份套期保值审批的不确定性。” 中粮集团某油脂油料负责人如此评价。
上述中粮集团负责人还认为,由于油脂类企业生产周期长,从原材料的买入到产品的销售,一般都会经历3~6个月的周期。在这个周期里原材料、生产能力、库存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需要根据上下游实际情况以及基差水平来不断地调整参与期货市场的头寸,往往动作会比较大。在以往的套保管理中,能持有多少保值头寸,成了企业无法控制的风险。新的管理办法出台后,只要企业参与认定了套保资格,就提前知道了自己可以拥有的保值额度。
对于企业来讲,分仓的欲望其实并不高,与小企业相比,现在越来越多的集团客户要求下属企业将保值头寸集中。因此,集团客户的诉求扩大保值额度的需求更大。
此外,新套保办法对期货公司的影响随着客户套保申请的落实也逐步显现出来。一家期货公司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产业客户套保的不确定性降低,期货公司就可以根据客户的套保安排管理客户风险,尤其是对套保客户风险控制和异常交易行为的管理。同时新办法中对套保客户身份认定以及额度管理措施可以缓解期货公司席位限仓的压力,同时使期货公司解除席位限仓带来的一些管理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