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时事要闻  >  央行:继续运用利率和数量工具进行调控

央行:继续运用利率和数量工具进行调控

编辑者:123456    2011/1/31 8:53:18    点击:1031

  中国人民银行30日发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下一阶段,央行要继续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同时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配合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更加重视从社会融资总量角度衡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2010年央行设定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目标为17%左右,2010年末,M2余额实际增长19.7%。报告称,2011年M2初步预期增长16%左右。央行将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将加强对社会融资总量监测与调节,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在满足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的同时,保持有利于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适宜货币条件。

  

  报告表示,近年来,我国金融结构多元化趋势明显,金融市场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直接融资比例明显提高,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贷款表现出较大的替代作用。要更加重视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衡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除人民币贷款外,还包括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筹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社会融资总量调控应按满足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正常需要掌握。银行信贷作为社会融资总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相吻合,特别要考虑经济增长目标和通胀控制目标,从反危机特殊时期的非常态应对,转向适度的增长。

  

  报告称,2011年将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这一措施基于银行信贷增长偏离国民经济所需适度水平的程度,同时考虑各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程度和稳健性状况,重在引导并激励金融机构自我保持稳健和调整信贷投放,是一种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有弹性的机制,有利于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流动性管理,促进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

  

  报告表示,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总需求、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继续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提升金融机构定价能力,根据“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和基础条件,通过选择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逐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等途径,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报告称,价格上行风险不容忽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货币条件总体相当宽松,主要经济体将保持宽松货币条件刺激经济的预期强烈,大量资金向经济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流入。在流动性充裕的大背景下,随着经济逐步企稳回升,容易形成持续的通胀预期,富余资金必然寻找各种途径和出口。同时,受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及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缓等因素影响,劳动力成本可能趋升,农产品(17.18,0.48,2.87%)、服务业等包含人工成本较高的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加大。此外,资源性产品价格也有待理顺。结构性因素与通胀预期可能相互交织影响,加剧通货膨胀压力。货币偏多可能带来通胀效应,但通胀并不完全由货币数量引起。

  

  报告显示,2010年全年新增房地产贷款2.0万亿元,同比多增170亿元。但分月度看,同比多增集中在前五个月,6月至12月连续七个月当月新增均为同比少增。12月当月新增房地产贷款746亿元,同比少增1148亿元。

国新国证期货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北路53-1号三楼   邮编:570105   电话:0898-66763478  
琼ICP备09000487号-3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17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