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危机”已威胁到印度国大党的执政地位。
洋葱是印度百姓日常食用的最便宜、最基本的蔬菜之一,但近来洋葱价格疯涨,目前洋葱的市价高达每公斤75卢比,约合12.5元人民币,是正常时期价格的5倍多。
高涨的洋葱价格引发群众抗议,印度主要城市都有群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不作为,反对党也在这个问题上频频向辛格政府发难。
印度此前已发生过多次“洋葱危机”。使洋葱演变为一种典型的“政治蔬菜”,成为印度国内非常敏感的政治议题。1980年,英迪拉·甘地就利用了当时洋葱价格的波动,一举扳倒了执政的人民党;1998年,人民党又因没控制好洋葱价格在地方选举中受挫。如今,以国大党为首的执政联盟也碰上了同样的棘手问题。
为了维护政局稳定,印度政府紧急取消洋葱进口税,平抑售价,以缓解社会情绪。1月11日,印度总理辛格更召集内阁会议,商讨遏制食品价格上涨,但却未能达成有效措施。
食品价格上涨推动通胀担忧。国际社会担心,本周五即将公布的上月印度整体通胀数据,将再一次激化民众情绪。
上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对印度经济进行考察后,强调印度应在抑制食品价格通胀上进行结构性改革,并通过升息缓解严峻的通胀问题。
不过,渣打银行印度地区研究总监Samiran Chakraborty对本报记者表示, 2011年下半年印度食品价格将呈现下降态势。
印度食品价格创纪录
印度市场上洋葱、黑胡椒、豆蔻和姜黄等价格均创历史新高。
1月10日,印度城市海德拉巴的市民举行集会,抗议当前食品和基本日用品价格不断上涨。
致使民怨又一次沸腾的导火索,来自1月6日印度政府公布的食品价格指数。在截至去年12月25日的一周内,印度食品价格指数折合成的年增长率达到18.32%,是一年多来该指数涨幅的最高水平。
根据该指数的历史数据,去年12月前三周分别为9.46%,12.13%和14.44%。一个月内,印度食品价格的增幅翻番。
目前,印度市场上洋葱、黑胡椒、豆蔻和姜黄等价格均创历史新高,西红柿、土豆等价格也在飞涨。
虽然印度政府紧急取消洋葱进口税,但邻国并不买账。巴基斯坦商务部1月7日表示,为控制国内物价飞涨,短期内禁止通过陆路向印度出口洋葱。
从表面上看,天灾是造成印度食品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
2009年6-9月,印度突遭几十年来最严重干旱,当年印度国内64%的土地降雨匮乏;2010年,印度又遭遇大暴雨。连续两年的恶劣气候致使印度农作物大规模减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娄春豪就对记者说:“印度农业相对落后,仍然靠天吃饭。前两年恶劣的气候造成的粮食减产是印度食品供需出现严重缺口的主要原因。”
农业基础薄弱恐怕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印度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高于中国的1.21亿公顷。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显示,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均低于中国。2009年,印度小麦的总产量约0.81亿吨,中国约1.15亿吨;印度水稻产量为1.34亿吨,中国为1.97亿吨。以比中国多的耕地,却出产了比中国低的粮食产量,可见其粮食单产不高。
辛格政府2009年上台以来,开始控制食品价格及国内通货膨胀,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治理,但效果并不明显。
陈晨指出,目前印度黑市囤货现象严重,投机者以市场供货短缺为契机,大肆囤货居奇,加剧了供需紧张。政府层面的调控不力,导致已经连年看涨的食品价格涨势更加迅猛。
而严重的走私活动也进一步助推了国内食品价格。印度北部农作物主产区哈里亚那邦和旁遮普邦等靠近巴基斯坦等国,走私一向比较严重。“印度基础设施水平很低,与其千辛万苦从北部输送到印度其他地方,不如走私。”娄春豪表示。
另外,和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一样,资本流动性泛滥也殃及到食品领域,造成严重通胀。
“尽管印度已经针对热钱涌入采取了许多措施,但由于奉行自由经济,印度没有启用资本监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表示。
从国际上看,全球粮食价格也在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粮价指数2010年12月报214.7,超过2008年的历史高点。“印度属于输入型通胀,国际物价水平的波动将强烈影响印度国内的食品价格。”陈凤英表示。
下半年食品通胀将趋缓
IMF认为,印度今年3月底通胀指数将回到6.5%的水平。
虽然形势严峻,不过,专家们却持相对乐观的态度,认为印度的食品通胀形势仍然可控,2011年下半年甚至会下降。
年前,印度农业部高级官员表示,尽管2010年大米减产,增产的豆类和小麦却足以填补这项差额。如果杂粮收成理想,印度粮食总产量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告诉本报记者,今年印度粮食供需紧缺局面将有所缓解,对因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将有积极作用,但其粮食价格不会因此从高位下行。
渣打银行印度地区研究总监Samiran Chakraborty表示,根据印度央行此前表态,造成通胀的因素正在得到控制,2011年下半年印度食品价格将呈现下降态势。
IMF驻印度高级代表Sanjaya Panth表示,目前印度仍没有必要采取资本监管,仍然有升息空间,但必须持续渐进地采取该措施,以达到控制通胀的目的。
IMF报告认为,随着印度农业产量回升和各种货币措施调控到位,今年3月底通胀指数将回到6.5%的水平。
陈晨认为:“印度国内食品供需紧缺局面将有所缓解,但是如果不从提升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方面着手的话,其农作物产量将不可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IMF的经济学家也称,虽然印度未来通胀将得到缓解,但是潜在的价格压力仍然强大。
中国未来食品价格上涨压力大于印度
造成中国食品价格普涨的因素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
IMF驻印度高级代表Sanjaya Panth指出,食品价格上涨“不是印度一国的问题”。
作为农业大国,印度食品价格通胀将波及包括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甚至全球市场。
食品通胀将为印度国内继续延长出口禁令提供理由。印度自2007年开始禁止小麦和大米出口,而作为全球第二大产糖国,印度已推迟在12月份曾经宣布的出口食糖50万吨。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禁令’只会继续,从而推动相关的全球性大宗商品价格创下历史新高。”陈晨表示。
目前,中国的食品价格和整体通胀指标也维持在高位。专家指出,尽管中印等新兴经济体都面临通胀问题,但是中印两国问题的本质不同。
陈凤英表示,“印度经济有长期的贸易逆差,结构性问题比中国多。因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对印度的影响比对中国更大。”
娄春豪认为,印度长期以来处于落后的生产水平上,对气候的依赖程度更大,严重波动的供需问题会直接影响印度食品价格;而中国农业现代化程度更高,这两年来农作物基本丰收,供给不成问题。中间环节加价过多是推高中国食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陈晨认为,造成我国食品价格普涨的因素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因此,“未来我国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大于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