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机构全面暂停12月份人民币固定资产贷款投放的做法,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12月20日,多位商业银行分支行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银行分支机构已于12月17日前后收到地方银监局的“暂停令”,要求月底之前暂停发放人民币固定资产贷款。
“流动资金贷款和个人贷款不能随意行政叫停,只能拿固定资产贷款开刀。”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坦言,监管机构此举是为了防止年末个别分支行信贷再冲刺。事实上,前11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达7.47万亿元,距离全年7.5万亿信贷红线仅“一步之遥”。
不过,此次暂停固定资产贷款背后,监管层似乎有更长远考虑。一位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此前监管部门内部曾酝酿出台政策,令到期的固定资产贷款必须严格按时收回,不得展期,一旦展期,将有可能直接将此贷款划入次级类。
事实上,此次监管层下发的急件也明确表示,对到期的固定资产贷款合同必须严格按时收回,不得办理展期;而到期未能偿还的贷款也暂时不得办理延期,即“不得展期,不得借新还旧”原则。
“禁止固定资产贷款展期,主要是针对地方政府平台贷和开发贷的。”上述人士坦言,但“一刀切”的做法引来不小争议,一些银行目前不愿将此政策付诸实施。
12月16日,银监会亦公开表示,要求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进行更为审慎、更为严格的管理,同时确保个人和企业的正常贷款需求得到满足,特别是确保在建、续建项目和企业正常流动资金、个人贷款需求及其他日常金融服务不受影响。
争议“一刀切”
为了保住全年7.5万亿的信贷红线,监管层对狂飙突进的商业银行不得不再下重手。此举意味着12月后半月固定资产贷款被暂时封冻。
“不过到了年底,基本我们的业务也做得差不多了,不会再冲刺了。”上海一家法人银行内部人士表示,该行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个人贷款并未停止。
一位大型银行江苏分行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该分行的执行情况是,月底之前不准新签固定资产贷款合同,包括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同时,到期的贷款均要求按期回收,不得展期,严禁借新还旧。
实际执行过程中,各家银行对于监管精神的理解和执行略有差异。某政策性银行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相比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执行要宽松很多,若合同已约定,银行仍会按照合同约定发放贷款,“不可能完全叫停”。
不过,明令固定资产贷款不得展期的做法,仍然引发了商业银行的争议和担忧。
上述股份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分析,尽管监管机构禁止展期和借新还旧初衷不错,但“一刀切”的做法没有考虑到商业银行贷款实际操作需要。
比如,实际中,贷款期限往往与项目时间进程不匹配,一个三年期项目很有可能拿到的是一笔两年期的贷款,开工两年后,贷款到期,但项目尚未完工。如果没有足够的工程回款,银行往往会通过展期方式来处理。
针对上述房地产开发贷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展期后直接进入次级类贷款的说法,一家股份制银行高管表示,目前尚未收到确切通知,但他认为这不是没有可能。
据上述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表示,监管层此举意在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商贷款,“目前贷款收紧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往往通过银信合作的方式获得融资支持,为了获得融资甚至不惜违规违法。严禁开发贷展期,旨在进一步收紧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
“从监管角度而言,房地产调控明年仍将继续,因此年底前暂停固定资产贷款,符合整个宏观调控的方向。”一家城商行人士称。
不过,实际执行中的阻力仍然很大。上述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人士分析,假如政策落地,若非新老划断,即为允许银行根据实际状况变更还款期限。“只有这样,银行才能与企业达成新的还款协议。”
看淡明年平台贷
在上述大型银行人士看来,2010年年底监管层暂停固贷的做法,足以为明年的地方政府平台贷款,特别是城建贷款敲响警钟。
上述人士介绍,固定资产类贷款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四大类,而受“暂停令”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城建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
上述股份行信贷管理部人士坦言,12月初,银监会下文规范信贷资产转让,严禁拆分性贷款转让,银行信贷腾挪的空间所剩无几。
同样,12月份恰是商业银行争夺项目储备蓄势待发的关键月份,但时过境迁,在信贷收缩的预期下,银行竞争反而少了些硝烟味。
“各家银行项目储备已经被开发得差不多了。”一位大型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表示,尽管明年是“十二五规划”首年,地方政府也有着强烈的“上新”冲动,但2011年新上工项目报批会很困难。
12月11日,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了明确信号,规定2011年要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在上述大型银行人士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的核心精神,一是要严控新项目,二是保证在建项目。
“‘四万亿’项目,大量是2009年新批的,工期一般在三年左右,明后年大多数项目面临集中收尾的局面。”上述人士坦言,在建项目后续资金需求量依然很大。
对于银行而言,上述人士表示,由于中长期贷款,一般会有一两年宽限期,银行业真正还本付息的压力将表现在2012年。比如江苏一些地县级融资平台,一个平台负债就达到100多亿,一年光利息就有4亿-5亿。